
蒼術
蒼術(學名:
Atractylodes Lancea (Thunb.) DC.):菊科蒼術屬多年生
草本植物。根狀莖平臥或斜升,不定根。莖直立,高可達100厘米,單生或少數莖成簇生,基部葉花期脫落;中下部莖葉幾無柄,圓形、倒卵形、偏斜卵形、卵形或橢圓形,中部以上或僅上部
莖葉不分裂,倒長卵形、倒卵狀長橢圓形或長橢圓形,全部葉硬紙質,兩面綠色,無毛,邊緣或裂片邊緣有針刺狀
緣毛或三角形刺齒或重刺齒。頭狀花序單生莖枝頂端,總苞鐘狀,苞葉針刺狀羽狀全裂或深裂。小花白色,
瘦果倒卵圓狀,被稠密的順向貼伏的白色長直毛,冠毛剛毛褐色或污白色,6-10月開花結果。
蒼術根狀莖入藥,為運脾藥,性味苦溫辛烈,有燥濕、化濁、止痛之效。該種有許多藥材商品名稱,如漢蒼術和矛術(矛蒼術);但諸多的商品名稱,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,即北方產的北蒼術和南方產的南蒼術。[1]
形態特征
多年生草本植物。根狀莖平臥或斜升,粗長或通常呈疙瘩狀,生多數等粗等長或近等長的不定根。
莖直立,高(15-20)30-100厘米,單生或少數莖成
簇生,下部或中部以下常紫紅色,不分枝或上部但少有自下部分枝的,全部莖枝被稀疏的蛛絲狀毛或無毛。
基部葉花期脫落;中下部莖葉長8-12厘米,寬5-8厘米,3-5(7-9)羽狀深裂或半裂,基部楔形或寬楔形,幾無柄,擴大半抱莖,或基部漸狹成長達3.5厘米的葉柄;頂裂片與側裂片不等形或近等形,圓形、倒卵形、偏斜卵形、卵形或橢圓形,寬1.5-4.5厘米;側裂片1-2(3-4)對,橢圓形、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,寬0.5-2厘米;有時中下部莖葉不分裂;中部以上或僅上部莖葉不分裂,倒長卵形、倒卵狀長橢圓形或長橢圓形,有時基部或近基部有1-2對三角形刺齒或刺齒狀淺裂;蛉莖葉不裂,中部莖葉倒卵形、長倒卵形、倒披針形或長倒披針形,長2.2-9.5厘米,寬1.5-6厘米,基部楔狀,漸狹成長0.5-2.5厘米的葉柄,上部的葉基部有時有1-2對三角形刺齒裂。全部葉質地硬,硬紙質,兩面同色,綠色,無毛,邊緣或裂片邊緣有針刺狀緣毛或三角形刺齒或重刺齒。
頭狀
花序單生莖枝頂端,但不形成明顯的花序式排列,植株有多數或少數(2-5個)頭狀花序?偘姞,直徑1-1.5厘米。苞葉針刺狀羽狀全裂或深裂?偘5-7層,覆瓦狀排列,最外層及外層卵形至卵狀披針形,長3-6毫米;中層長卵形至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,長6-10毫米;內層線狀長橢圓形或線形,長11-12毫米。全部苞片頂端鈍或圓形,邊緣有稀疏蛛絲毛,中內層或內層苞片上部有時變紅紫色。小花白色,長9毫米。
瘦果倒卵圓狀,被稠密的順向貼伏的白色長直毛,有時變稀毛。冠毛剛毛褐色或污白色,長7-8毫米,羽毛狀,基部連合成環,花果期6-10月。
產地生境
中國分布黑龍江、遼寧、吉林、內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甘肅、陜西、河南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安徽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等地。野生于山坡草地、林下、灌叢及巖縫隙中。中國各地藥圃廣有栽培。朝鮮及蘇聯遠東地區亦有分布。
栽培技術
選地整地與施肥:選擇土層深厚、排水良好、疏松肥沃、陽光充足的壤土、沙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做床。畝施
農家肥2000公斤。采用大壟高床技術,床寬130-140厘米,長度視需要而定,床高10-12厘米,床間距30厘米。
田間管理:中耕除草。幼苗期應勤除草松土,定植后注意中耕除草。如天氣干旱,要適時灌水,也可以結合追肥一起進行。
追肥:一般每年
追肥3次,結合培土,防止倒伏。第一次追肥在5月施清糞水,每畝用大約1000公斤;第二次在6月苗生長盛期時施入人糞尿,每畝用約1250公斤,也可以每畝施用5公斤硫銨肥;第三次追肥則應在8月開花前,每畝用人糞尿1000-1500公斤,同時加施適量草木灰和過磷酸鈣。
灌水與排水:若遇干旱要及時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,雨季應注意及時排水防澇,以免爛根死苗、降低產量和品質。
除蕾:在7-8月
現蕾期,對于非留種地的蒼術植株應及時摘除花蕾,以利地下部生長。[3]
采收加工:家種的蒼術需生長2年后才可收獲。北蒼術春、秋兩季都可采挖,但以秋后至翌年初春苗末出土前采挖的質量好。北蒼術挖出后,除去莖葉和泥土,曬到五成干時裝進筐中,撞去部分須根,表皮呈黑褐色;曬到六七成干時,再撞1次,以去掉全部老皮;曬到全干時最后撞1次,使表皮呈黃褐色,即成商品。以個大、質堅實、斷面朱砂點多、香氣濃者佳。每畝可產干品藥材200公斤左右。
病蟲防治
防治方法:要注意開溝排水,發展病株立即拔除,用退菌特50%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%石灰水落澆,赤可用50%托布津800倍液噴射。
蟲害有
蚜蟲危害葉片和嫩梢,尤以春夏季最為亞重,另有
小地老虎為害。
防治方法:可用化學藥劑,或用1:1:10煙草石灰水防治。